2023年11月11日,建工学院在图书馆知行报告厅举办了“新型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与设计技术及应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了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的胡超博士给建工学院400名学生讲授道路前沿知识。
“新型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与设计技术及应用”学术讲座现场
胡超,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现为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路面团队成员,研究方向为沥青路面耐久性、环境侵蚀下沥青路面性能的演变与衰变。目前主持湖南省省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参与纵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横向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累计发表北大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校定TOP期刊论文4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参编地方标准1部、行业标准2部,担任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道路工程学报(英文版)和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专业期刊的审稿人。
胡博士介绍沥青路面传统设计方法存在的四大问题
讲座上,胡博士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深奥的学术理论知识,介绍了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实验室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其所在课题组为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政策、降低资源消耗,针对现有传统沥青路面各结构层使用寿命短、面层服役环境恶劣的缺点,提出了新型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方法与理论。提出了分层倍增的新型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体系和新型耐久性沥青路面的双模量弹性模型,提出了新型耐久性沥青路面的三维抗疲劳设计准则。截止到目前,其课题组提出的使用寿命为40到60年的新型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已经在国内的多条高速公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课题组提出的新型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
通过本次讲座,不仅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国家“双碳”政策背景下的道路绿色转型,创新低碳科技与应用,也见识到了交通土建领域尖端研究的蓬勃生机,使学生了解与交通领域相关的前沿科学的研究动态与基本研究方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审核:建筑与道桥工程学院 姚紫燕